要从心底里反感、排斥、拒绝、斗争一切腐败现象,敢于唱黑脸、善于动真格,在与各类腐败因子较劲、较真和较量的过程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在法院系统,腐败之于法官成长,是致命的癌变,之于群众权益,是致命的克星,之于司法公信,则是致命的大敌。因此,面对反腐败这道时代考卷,全体法官不仅要勇于作答,还要答精、答准、答出高分。
应当看到,步入新时代,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的当下,反腐败的势头将更加强劲,机制将更加完善,措施将更加精准。当外在约束日臻完善的同时,法官的内在追求,包括对底线的恪守、对规矩的敬畏以及对廉洁的追求等,当始终与之成正比,实现由“不敢腐”到“不想腐”的根本性转变。要通过内外部因素的同向并进和协同推进,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
以史为鉴。在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一则《王荆公不受紫团参》的典故。讲的是,王安石患有哮喘病,需紫团山人参医治,可买不到。这时,薛师政还朝,恰好有这个药,就送给王安石几两。王安石不接受。当有人劝他收下时,王安石却说:“平生没有紫团参,也活到今天!”另外,王安石脸上有些黑黄,门人忧虑,去问医生。医生说:“这是污垢,不是疾病。”门生送一种叫作澡豆的护肤品让他洗脸,王安石又说:“既然老天赐我一副黑面孔,澡豆又能拿我怎么样?”
一则小典故,两个小故事,通篇都能读出一个沉甸甸的“廉”字。很难看出,薛师政送紫团参、门人献澡豆是出于巴结、讨好乃至行贿王安石的意图,相反,在很大程度上都有一种关心关爱的成分。
但对于王安石而言,其身为宰相,无论是精贵的紫团参,还是寻常的澡豆,一旦接受,便会产生“受贿”的嫌疑。一来,会让官声受损;二来,会产生“破窗效应”,引发别有用心者竞相投其所需,从而形成错误导向、污染官场风气。
这种精神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王安石宁可牺牲生命健康、牺牲相貌容颜、牺牲同僚情谊,也决不牺牲清廉操守。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王安石都没有给腐败任何借口和机会。哪怕就是自己急需的物品,也一概不取;哪怕仅是有可能产生腐败联想、嫌疑或影响的行为,都坚定不移地做到了“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法官,何尝不应这样?清正廉洁从来不是一厢情愿之事。即便有刚正不阿之志,只要权力能够影响特定人的利益,就很可能会产生寻租者。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靠近、笼络乃至围猎。尤其是,当这种寻租是聚焦最急需的事项、通过最亲密的人员进行时,心中一定要多出几分警惕和警醒,切不可在公与私、是与非、义与利上作出错误选择。
这也启示法官,要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廉政铁律养成一种自觉,化作一种习惯,上升为一种境界。要从心底里反感、排斥、拒绝、斗争一切腐败现象,敢于唱黑脸、善于动真格,在与各类腐败因子较劲、较真和较量的过程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