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6年(1937)10月24日,日军沿测鱼--马山大道西犯,并于当晚越过七亘村。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得知这个情况后,对敌情进行了全面分析。他判定七亘是日军由测鱼入晋的必经之地,其先头部队已过,后续及辎重部队必然紧接着也要从这里经过。于是命令第七七二团三营在此设伏,利用有利地形,伺机歼敌。26日上午,日军一支辎重部队果然迤逦前来。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三营战士居高临下,以机枪和手榴弹猛烈袭击敌人,接着又发起冲锋,与敌展开肉搏厮杀。敌后卫部队见势不妙,循原路回窜,又遭团侦察班伏击。战斗共歼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及一批军用务资。
战斗胜利后,刘伯承认为,日军有大批物资急需向前运送,同时日军又迷信中国古代兵法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得遵常”的用兵之道,将以为八路军不会以原样章法再战,故其辎重部队必然再次从七亘经过。于是一面制造假象,佯作他去;一面再令七七二团三营在原地设伏。28日上午,日军果然再次前来。三营战士机智顽强,猛打猛冲,战至黄昏,毙敌百余,缴获骆驼和骡马124匹及一批军用物资,余敌分别向东西两头逃窜。
七亘大捷是一二九师在娘子关前线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它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牵制了敌人向太原的进攻,支援了忻口会战正面战场,彰显了我党我军的抗战决心和意志,同时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民众的抗日信心和决心。而七亘大捷被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不在于其歼敌的数量,也不在于其战斗的规模,而只在于出奇制胜。七亘群众至今仍在传诵着刘伯承师长两次设伏袭击日军大获全胜的佳话。
七亘是平定县东南部的一个小山村,是古石门关所在地。这里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势十分险要,古有“龙虎环抱”之喻。在平定县东回镇七亘村口,巍然耸立着一座纪念碑,四面体柱式汉白玉造型,由碑座、碑体和碑顶三部分组成。正面碑文刻着徐向前亲笔题写的“七亘大捷纪念碑”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碑体两侧上部是步枪、红旗和五星组成的图案。纪念碑主碑周围同立10余通副碑,全方位、多角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那场震慑敌胆、“重叠待伏”的经典战例——七亘大捷。